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文摘 > 学会尝试-21世纪教育的强烈呼唤2

学会尝试-21世纪教育的强烈呼唤2

2017年05月25日 09:08:15 访问量:237
 

  (二)学会尝试可构建新的教育评价观
  学会尝试发生了两个转折,一是由"评分"到"评论",评分是针对既定的标准答案而言,评论是针对尝试的过程而言。二是教师角色的转换,在学会尝试环境下的教师,不是专家指导者,而是一个探索者、高级的学习者,是向学生提供有用的东西,这样,教学过程就由单向的灌输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和尝试的研究过程,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和学。美国学者认为创造性的七大障碍之一,就是相信只有一个标准答案。事实表明,即使严密的数学虽答案较为固定,但也可一题多解;语文课本身就带有很多模糊性、多义性的东西,大到语文宗旨,小到一句话、一个字,都可以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但中国的学生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在读考试用书。一直在研究标准答案,并记忆标准答案。这样的现状只能通过学会尝试才可彻底改变。学生尝试的表现形式有尝试思考、尝试表达、尝试研究。原来一堂趋向标准答案的机械学习,一旦有尝试的参与就会变成以发散思维为特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,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,逐渐培养起中小学生从小就亮明自己的观点,提出自己的看法,形成自己的思想。因此,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形成如下习惯不要总说"我和标准答案一样",而是经常说:"我认为……","我的结论是……"。
  (三)学会尝试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
  尝试精神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,它对待问题的方式是:先有自觉学习,再进行争鸣,最后才是教师的评价和引导。学会尝试可使学生正确地对待错误和失败。有的老师惧怕学生尝试失败,而不敢让学生尝试。实际上,正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,人们才学会学习。对学生尝试中的失误,应采取包容的态度,在尝试中纠正错误。真正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,还要经历失败的痛苦。只要体验过失败,才会反思为什么不成功,进而寻找成功的途径。甚至只有不断经历失败,才逐渐积累起成功的经验。学会尝试可让学"体验失败,承受挫折",这不仅是求知的前提,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必备素质。
  真正的学习都是带有个人意义的尝试学习。美国教育不仅在课堂教学上,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尝试方法,即使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处处渗透着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尝试。如让婴儿从小单独睡觉,尝试一个人独处;孩子跌跤,父母不管,让他自己爬起来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;大人鼓励孩子做登山、攀岩、跳海等危险性运动,只有尝试冒险,才有开拓精神;18岁以下的孩子都自己挣钱读书,尝试生存;父母一般不给孩子继承权,使孩子有机会尝试经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。中国的家教强调示范、帮助,与美国教育截然相反。所以中国学生很难学会尝试。
  三、"学会尝试"的构想
  "学会尝试"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策略,也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改革,而是具有严密理论体系的系统工程。经过十余年来的研究与实验,我们认"学会尝试"包括以下几个要点。
  (一)深刻理解"学会尝试"的教学论意义
 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"悟"少,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"尝试"的机会有关。真正有意义的知识,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"悟"出来的,而不是教师主动地"教出来"的。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忘,而悟出来的东西,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,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,则会终身难忘。有人曾给"素质"下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,即"把老师教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"。这其实是指自我感悟的东西、自我尝试的东西。
  学会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因素水平,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。学生尝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。学生面对尝试题,一般都有尝试的要求,有解决问题的愿望。根据邱学华的研究,利用课本的示范作用、教师的主导作用、学生讨论的相互作用,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信80%以上的学生尝试成功。尝试成功带来极大的内心喜悦,使学生从小就相信自己具备研究、发现的能力,这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成份。相反,传统的教学一味等待教师讲解,自我解决问题的愿望也逐渐淡薄。
  光依靠减负还不能彻底杜绝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。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,我们的明智做法只能是尽量地让学生多尝试一些问题,多思考、研究、发现一些问题。提出"学会尝试"就是相信学生、相信人有自我发展的巨大潜能。实际上,人天生就是一个有个性、有思考、有追求的主体。鉴于此,就应该让孩子尝试学习,而不能一切都让教师讲得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、头头是道。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、尊严和权力。
  (二)"学会尝试"的教学论体系
  1、在教学目标上,打破传统的行为目标单一形态,强化展开性目的和表现性目标。行为目标突出外显行为的可测量性,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方面有较大的优势。展开性目的主张教学是一个过程,注重学生的体验。只有当知识具有个人意义时,才证明学生已经真正掌握了知识。展开性目的适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。表现性目标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方面是不可缺少的"学会尝试"把目标的着眼点放在了展开性目的与表现性目标上,它注重过程教学,特别强调让学生讲清算理,主张一题多解,鼓励学生大胆猜测,独立解决问题。学生在做尝试题时,由于知识程度不同,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答案。面对错误答案,教师不必惊慌。尝试教学的进展正是对错误的分析,让学生在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。学生经过自学课本、尝试练习、学生讨论,全身心地参与了教学,有了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。在这个过程中,往往有独到的见解,创造精神也会慢慢培养起来。
  2、在课程形态上,打破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,加大活动课程、综合课程与隐蔽课程的比例。传统教学多依靠理论的灌输和抽象的讲解完成,这种从书本到书本,从概念到概念的模式,只能培养鹦鹉学舌的死记硬背人才。尝试教学注意到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,每堂课都有讨论,鼓励学生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,充分利用了活动课程的优点。让学生学会尝试的终极目的是,培养学生利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,这就要强化综合课程的价值。在尝试的过程中,猜测、试一试、发现、相互学习、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等,都可看作隐性课程的因素。以学科课程为基本形式,以活动课程、综合课程与隐蔽课程为补充形态,已成为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,学生尝试顺应了这个大潮。
  3、在教学方法上,大力采用实验法、实习作业法、研究性学习法,处理好感性与理性、理论讲授与动手操作的关系。传统教学多采用强行灌注和机械训练的方法,尝试教学强调学生全身心参与,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推理、判断。即使对于抽象的数学,也要让学生亲自剪一剪、拼一拼、摆一摆,在实际的操作中把握抽象的理论。
  4、在教学手段上,要求尽快推广与普及现代化教学技术。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就有人专门进行尝试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协作研究。实验表明,现代教学手段的适用,为"学会尝试"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。加速了课堂教学尝试化的进程。试想,当需要掌握的信息可以生动逼真地随时呈现于屏幕上,有时学生还先于教师掌握一些知识,这时的教师再向学生讲些什么?这就会使教师的角色不得不由讲授者转为思考者、组织者、合作者,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--学会尝试。面对新世纪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变革,我们建议教育改革要同时抓好硬件与软件。所谓硬件,即尽快配齐多媒体液晶投影机、多媒体网络教室等,以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,增加学生的尝试时间。所谓软件,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,提高师生的尝试素质,教学的目标是学会尝试。
  5、在教学形式上,特别注重个别教学,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。尝试教学并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,而是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。如在尝试练习时,教师在巡回检查中发现典型问题,就为教师讲解提供了材料。一旦发现练习中的错误,主张当堂问题当堂解决,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。这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。
  (三)深刻理解"学会尝试"的内涵
  学会尝试并不是专指认知领域,仅适用于学生创造性解决各种书本上的习题。而应延伸到情感领域,让学生尝试体验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、悲欢离合。也要延伸至意志领域,让学生尝试冒险、冲破规则,培养起目的性、自制性、坚持性,果断性等意志品质。尝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,毋宁说是一种精神、境界、信念、勇气。而后者恰恰被当代教育所忽视的,这就是敢于冒险的精神、不断向极限挑战的境界、尝试最终走向成功的信念、克服困难的意念。
   学会尝试不局限于学习或智能方面,它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方位尝试,应扩展至德育、体育、美育等方面。
  就智育而言,我们提出以下六点建议。一是打破"教师讲学生听"的常规教学模式,大力推广先试后导、先学后教、先练后讲的模式,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,教师成为尝试的引导者;二是鼓励学生尝试开拓阅读范围,扩大知识面。尤其要与经典、元典文化接触,重点帮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,收集信息调查研究,自行完成力所能及的探索课题或论文;三是大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,为学生独立探索和教学创造有利条件;四是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、小制作,并且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;五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加辩论会、讲演会、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;六是改革评价体系,重点考察学生的尝试勇气和创新意识。
  就德育而言,应尝试让学生及早地认识社会,走向社会,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,不断迎接社会的挑战。重点培养学生学会服务、学会理财、学会贸易,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生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。如针对学生多为独生子女,游手好闲,可以让他们帮邻居带孩子、养羊养猪、帮助整理花园草地。针对学生花销大方,有浪费现象,可让学生到超级市场做装袋工,在录像带出租店上夜班,还可选定一天作为孩子与父母共同上班的日子,了解与学习父母的生存之道。这种教育比纯粹的书本教育要有效得多,可避免政治课考满分,思想品质极差的情况。更重要的,这些尝试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,也明白了在学校应掌握什么样的知识,在社会自己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。
  就体育而言,真正的体育不是循规蹈矩的达标,也不是让学生遵守纪律的手段,而是一种尝试勇气,冒险精神的培养。"任何激励人心的体育活动,都具有相当程度上原始的奔放自由、无拘无束的特征。⑧冒险、无拘无束正是突破常规的精神来源,是发现与创造的前提。体育是在以冒险精神为动力的运动中,体现出自发性、攻击性、情绪性的特点。我们建议,应适当增加为冲击极限而不断冒险的项目,如攀岩,蹦极、漂流、拳击、摩托车赛、汽车赛。
  就美育而言,不是通过设置美术课,音乐课,学会一些基本技能和技巧,而是开发想象力,培养审美情操。比如画画,可按照尝试教学的模式安排,每次先给一个题目(出示尝试题),再让学生结合课本自己琢磨(自学课本),想怎么画就怎么画(尝试练习),画完后教师讲评(教师讲解)。学画的过程,学生没有一点标准、要求,不设样板,不定模式,完全让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尝试。尝试的结果可能是"不成比例,不讲布局,不管结构,无方圆规矩,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",但毕竟在尝试的过程中具备了尝试的勇气。在这方面,中外学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。中国学生以"像不像"为标准,对照标准答案看"复印"得如何;美国学生的"好不好"为标准,是指"创造"得如何。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,就是"模仿"、复印、"拷贝"、"克隆"以往的定性结论,而很少对其批判、改造、创新与发展,这与学生没有"学会尝试"有很大的关系。
  总之,学会尝试既是教学的基本手段,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。如果在尝试中让学生学会尝试,一切教学教育活动即围绕尝试进行。那么,中国学生的素质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。
  注释:
  ①《叶圣陶教育文集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,第132页。
  ②《叶圣陶教育文集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,第132页。
  ③《鲁迅杂文集(1)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。
  ④《鲁迅杂文丛(1)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,第97页。
  ⑤《鲁迅杂文丛(1)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,第119页。
  ⑦《鲁迅杂文丛(1)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,第103页。
  ⑧袁振国:《走进体育》、《新华文摘》2000年第3期,第132页。

编辑:名师工作室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河南省教育厅 中国现代教育网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河南省汝南县第三小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南省汝南县第三小学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