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研教改 > 作文教学之我感

作文教学之我感

2011年12月12日 08:51:12 来源:河南省汝南县第三小学 访问量:209

自我任教六年级语文以来,一直困扰我是就是学生的写作问题,尤其是今年的学生更是谈起作文就“谈虎色变”,畏惧写作,每逢作文课,先是愁眉苦脸,抓耳挠腮,东拼西凑,写作的内容空洞,言之无物,套话连篇,究其原因,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。

首先、不会发现和观察
  俗话说,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,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。对学生而言,作文素材俯首可拾,很多就在学生身边。学生作文时,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虽然是学生已经经历过的事物,但这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。这些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的记忆淡薄,感受不深,更谈不上对事物深刻的认识。对这些事物,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,再认识。对于有些题目所需的材料,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,更需要引导他们去体察、发现。我们要让学生去更多的观察生活,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。
  其次、缺乏积累
  鲁迅先生说过:“必须如蜜蜂一样,采过许多花,这才能酿出蜜来,倘若叮在一处,所得就非常有限。”这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有的同学提笔作文,左右逢源,信手拈来,一气呵成,究其原因,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,材料储备丰富。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,只好“望题兴叹”,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,腹中空空。因此,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,引导学生勤写观察日记,多作读书笔记,多做摘记,加强积累。

   再次、封闭式学习
  学校的应该教育,使得学生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,面对一大堆的作业,没有生活的体验,没有活动的兴趣,没有观察的兴趣,没有发现的时间,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,哪有兴趣和时间去表达真情实感呢,只能编些假、大、空的话迎合老师的心意。

  最后、学生的作文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,人云亦云,千“篇”一律,缺乏新意,没有“个人的独特感受”。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,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,还可以启发相关联想,充分展示个性,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习惯。

我苦苦思索,觉得首先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,平时要指导学生积累材料、勤写多练、迁移运用、学会借鉴,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,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。针对我们班存在的问题,我在学习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写诗时,先给学生出示一些范文,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是写诗的素材,关键是自己敢不敢创新,学生看了之后,思维不再受到限制,写出了很多优美的诗句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,我要继续探索,不断利用教师的智慧,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(陈双双)

编辑:吴永宁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河南省教育厅 中国现代教育网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河南省汝南县第三小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南省汝南县第三小学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