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个橙黄橘绿的美好时节,汝南三小正美教师成长学院——伍丹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暨“青蓝工程”引领课开课啦!
我们精研细磨 让语文学习多元化
触摸语言的温度,探求语文的奥秘,各语文学科组以校本课题为依托,以项目式学习为教研方式,开展了“学情分析式”“说课评课式”“教材研讨式”“经验交流式”等活动,团队协同下的教研活动,深研教材,抓住语文本质,让学习真正发生,促进了教师成长。
一年级学科组不断挖掘教材中的“识字方法”,找规律、创游戏,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,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。
二年级学科组立足语文要素,整合单元篇目,共同设计师生与文本对话点,精心打磨教学环节。
三年级学科组梳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呈现方式,将读与写紧密结合,引导学生把留心观察的方法学以致用。
四年级学科组以单元主题“奇观”为主线,层层铺设,引导学生体会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,并引领学生将所学迁移到自己的语言运用之中。
五年级学科组以课后问题为导向,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观察、参与、思考,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建构与提升。
六年级学科组继续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,将新观念、新思路、新方法有效结合,齐心协力,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。
我们大单元教学 让思维可视化
“大单元教学”以更大的视野、更高的角度,从单篇发展到单元教学,进而发展到单元主题教学,让教学环节更紧凑,课堂内容倍增。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,学习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、新的意义:掌握书本知识不是学习的目的,学习的意义在于迁移应用,能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;在不确定的挑战中,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,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,拥有执着探究的品质。
三年级杜慧霞老师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》
眼中有学生,教学有激情,通过品读收留小猫的部分,学习根据插图进行预测;品读收留老母鸡的部分,学习联系生活进行预测;品读收留小蜘蛛的部分,学习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。多样的预测方式消解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沉重,不露痕迹地落实了课文重难点的学习。
五年级姚亚如老师《圆明园的毁灭》
看《火烧圆明园》视频片段,谈观后感;思考文本描写语言,表达对侵略者贪婪罪恶的愤怒;对比如今的残垣断壁,诉说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;推荐阅读链接,抒写阅读感受……伴随关键字词的信息提取,孩子们能真切地因圆明园辉煌而骄傲,更因圆明园被毁灭而愤慨。情随文生,言意兼得。
六年级周慧敏老师《伯牙鼓琴》
一鼓一听遇知音,破琴绝弦悟深情,在一悲一喜的变化中,在对“志”的深刻理解中,在一读二划三交流中,在关注虚词“善哉乎”中,体会鼓者与听者的深厚情谊。这一曲高山流水,也必将镌刻于学生的心灵,为他们展开更为宽广的生命画卷。
我们靶向评课 促进课堂高效化
立足问题,在创新课堂中寻求突破。校长伍丹积极参与课堂引领和听评课,就“一个基本思想”“六大变化”“三个关键”“两点聚焦”倡导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育的站位更高,落实语文核心素养,构建语文课堂新样态。
观摩优质课堂,品味教学智慧,大家在执教教师的说课和课后反思中、在教研组内的听课心得交流及全学科教师的自由分享中,从不同角度、不同视角、不同站位对一节课进行了多元化评议,对引领课的设计理念、执教教师的教学技艺、教学效果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
各教研组围绕教学环节、师生互动、板书设计、教学语言等内容积极交流研讨,在观点的交锋、思维的碰撞中,老师们取长补短,共同发展。
专业的培训、认真的学习是我们一贯的坚持,通过观课,老师们聚焦核心素养,让“听”的内容内化于心,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效果。
自觉自在的学习,入境入理的课堂,每一次打磨、反思,都是智慧火花的碰撞。每一次破茧而出,都是成长的蜕变。教学相长,实战实践,这里,美好正在发生……
![]() |
![]() |
![]() |